无论是在西方国家,还是在亚洲国家,脂肪肝的患病率日益攀升,已成为全球越来越普遍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这样的变化趋势与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息息相关,因饮食和生活方式引起的肝病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由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隐匿且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隐源性肝硬化的主要病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在今天的天天健康之《合理膳食》节目中,我们医院临床营养科周岚教授,给我们讲讲有关“非酒精性脂肪肝营养防治”的健康知识。
名医档案:
周岚,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昆明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目前任云南省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云南省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营养学会临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全国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等。
通过经常规律健康体检或其他疾病就医时发现的通常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吗?
周岚:是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在病情进展至肝硬化前通常无症状,很多是在体检时发现。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营养防治”。大多数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同时伴有肥胖症、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有些疾病也会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比如: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广泛小肠切除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垂体功能减退症、性腺功能减退症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怎么形成的?
周岚: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与肝脏内的脂肪代谢密切相关,当流入肝脏的脂质超过从肝脏清除的脂质时,就会发生非酒精性脂肪肝,这个被专家称为“脂*性理论”,它的发生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第一,膳食中脂肪摄入增加,但是研究发现,肝内的脂肪只有15%来源于膳食脂肪,因此膳食中的脂肪是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第二,脂肪组织或肝内的甘油三酸酯降解后产生的游离脂肪酸增加是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原因,如果身体出现胰岛素抵抗现象,那么脂肪组织降解的速率会增加,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的流量也相应增加,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同时伴有肥胖症、2型糖尿病的原因;第三,从头合成脂肪增加,什么意思呢?就是肝脏将多余的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脂肪酸,然后再将脂肪酸酯化为甘油三酯储存起来的代谢反应增加,特别是在肥胖和有胰岛素抵抗的个体中,过量食用碳水化合物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的影响最大;第四,肝脏内游离脂肪酸的氧化受损也是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原因,从头合成脂肪增加可能会加重游离脂肪酸的氧化受损;第五,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分泌受损,肝脏中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分泌是甘油三酸酯从肝脏输出的主要机制,有些遗传因素会导致低脂蛋白血症,使该出口受损,导致严重的肝脏脂肪变性。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怎么进行生活方式干预?
周岚:根据现有的证据,以下5条建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第一,遵循传统饮食模式,以植物性食物为基础的多样化膳食模式;第二,限制摄入过量的果糖,避免添加果糖的加工食品和饮料;第三,饮食中多选择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尤其是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适当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第四,多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未加工食品,如全谷物,蔬菜,水果,豆类,坚果和种子,减少或者尽量避免加工食品,快餐食品,商业烘焙食品和甜食;第五,避免过量饮酒。
(未完待续)
(来源:云南省人口和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云南新闻广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