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王艾冰)“右腿不要弯曲,左腿可以微动”“接下来就不会痛了”“放松,别紧张,平静呼吸”“手术很顺利,您配合的很好”。4月11日,温州医院的导管室里正在进行着一场“左心耳封堵术”手术,护士林欢欢穿着20多斤重的铅衣站在手术台床头边,用四张提前准备好的卡片与正在接受手术的聋哑患者无声地交流着。4月11日,手术中,林欢欢护士用文字和患者交代注意事项。受访者供图4月14日,温州医院导管室护士长陈延茹告诉记者,“我们了解到,这场手术的患者是一名先天聋哑人,患者半个月前突发持续性房颤、肥厚型心肌病、医院治疗并且好转,为了预防再次发生脑梗塞,要入院进行左心耳封堵术。”“选择局麻手术,在行导管介入手术时患者处于清醒的状态对患者来说最安全,所以如何让一位聋哑病人在手术过程中保持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手术主刀医生、温州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李进告诉记者,如果患者因为术中的不舒适而忽然乱动,导管正在心脏血管中的操作就可能被打断,甚至发生更严重的并发症危及患者安危。陈延茹介绍,“经过沟通,我们得知患者认识一些汉字,就在手术前把患者需要配合的重点写成一张张大卡片,提醒他配合医生摆放肢体、进行平稳呼吸、让封堵器在准确的位置释放,这都是手术的关键。”“为了缓解患者的紧张和不安,林欢欢一直站在辐射最强的DSA机头位置守护着患者,在他因为紧张或者疼痛不安时,她马上握住患者的手。带着口罩无法用笑容,她就用眼神鼓励患者,当手术顺利结束时,林欢欢已经汗流浃背。”陈延茹告诉记者,因为辐射的关系,常规的手术护士不需要站在这里,除非危重病人急救。1个小时的手术结束了,手术台上一直清醒、却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患者对着李进主任和一路陪在他身边的林欢欢护士竖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