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心肌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伤寒论中治疗心悸的方法 [复制链接]

1#

心悸是常见病,《伤寒论》中对心悸的论述虽不多,且杂见于各篇,但极为精辟,治疗方法及大部分方剂均沿用到今天的临床。

本文归纳分析了《伤寒论》有关心悸的辨证论治法,及有关方药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意在发扬经典精华,开拓临床思路。

本法是运用补血补心阳的方法来使心阳及气血充足而治愈心悸。

临床上以气虚血少所致的心动悸、脉结代为使用本法的辨证要点,代表方为炙甘草汤。

据报道,对炙甘草汤加减方煎出液中19种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含有丰富的氨基酸,9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人乳、鸡蛋、肉、面粉、大米中的含量,提示对老年病的治疗及养生康复保健有重要的意义。

养中补虚法

本法是运用培补中气而达到治疗心悸的方法。

临床上以脾胃虚弱、化源不充所引起的阴阳俱虚的心悸而烦为其使用本法的辨证要点。代表方为小建中汤,本方即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而成。

方中以饴糖为主,合桂枝甘温相得,能温中补虚,和甘草、芍药,甘酸相须,能缓急止痛,生姜辛温,大枣甘温,健脾胃而调营卫。如此则脾胃健旺,化源充足,气血自调,阴阳和平,心悸自止。

用治于面色萎*,神疲,四肢无力,纳差,口淡乏味,喜按喜温,心悸,口干咽燥,舌质淡,脉濡细。

和解少阳法

本法是运用和解少阳,清除胸中烦满,使少阳郁滞得疏,胸中烦满得解而心悸自止的方法。

临床上除有心悸心烦外,以少阳邪热郁滞为其辨证要点。常用方为小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方中用柴胡透达表邪,*芩清泄里热,两药合用,以除寒热,辅以法夏,生姜和胃降逆,*参、甘草、大枣益气和胃,扶正祛邪,用治于因少阳邪郁热郁而烦,心下悸之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心悸,欲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者。

目前临床上多用治于辨证为肝郁气滞型的顽固性室性早搏,因胆系疾病诱发心律失常的心综合征及肝郁气滞型胃脘痛伴心律失常者。

伤寒论》是仲景对古代临床经验的总结,具有很强的规律性。这些经验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机理。认识这些机理,是掌握这些临床经验及其规律,并推广到其他医学领域的关键。本书正是关于研究《伤寒论》的专著,适合我们日常生活研究,可以对我们大病小病有帮助!常识很重要!

伤寒六经辨证治疗体系,纵成系统、横成系列、辨证与治疗、理法与方药,井然有序,浑然一体,正是伤寒病理过程本身发展规律的反映,是长期临床实践认识的结果。它是祖国医学中最完美的辨证治疗系统,是祖国医学光辉的科学成就。

但《中国医学史略》却说:“《伤寒杂病论》是一部条文式临床札记性的著作……既没有系统的专门论述,每条条文也不是加以明确的说明。”是的,所谓条文札记性,是《伤寒论》的简书的文字形式,但这并不妨碍条文之间的内在联系。

六经本身即是专门的系统,只是仲景作出了《伤寒杂病论》,没有加以“明确的说明”,这也正如史前人类发明了钻木取火而没有说明摩擦生热一样!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

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

在我们生活中,碰到身体上的一些问题,便能够翻看伤寒论,从而进行解决。这不单单是一台医学宝典,能够从中学到很多治病的法子,或是一本智慧之书。

不过还有很多人跟我说,自己又不是学医的,原版或是文言文,自己根本就看不懂,我通常就会建议大家看一看我正在看的《伤寒论》

小编给你们推荐的是图解版本的,里面是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还有几百张彩图用来讲解,这样即使是普通人,很容易就能学会。

它会在尊重原著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结合实际的例子来教你如何去分析问题,所以大家能够放心翻看。

将里面晦涩难懂、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人人都能看得懂、学得会、用得着的,确实让我受益无穷。

这一本是中国最权威的医学书籍出版社出版的,成立于年的中央级出版社,也是中国唯一一个触及古老医学书籍的出版社,因此大家身体上有什么问题可以放心翻看。

关键是这还是养生宝典,大家平时在家闲暇时间,读一读就能学到很多养生知识,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

现在只要元,实惠又划算,而且都是古代人整理的医学常识书籍,都能让我们受益无穷!只要一顿饭钱,就入手了一套宝典,真的非常有价值!

想要品读的朋友,点击下图购买正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