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心肌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喝酒后身体若有6个表现,或在提醒你不适合 [复制链接]

1#

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传承上下五千年,古有“绿蚁新醅酒”、“今朝有酒今朝醉”,今有“推杯换盏、觥筹交错”。特别是现当代,酒已经成为人际关系必不可少“调和剂”。

民间俗语盛行,“小酌怡情,大酌伤身”,此话虽有一定道理,但终归是弊大于利。相较于适量喝酒能够驱寒生热、强化血液循环速率来说,长期过量饮酒却存在以酒精肝为起点,以肝癌为终点等弊端。两相对比,喝酒还是戒酒,高下立见。

特别提醒,如今酒精已被联合国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质,也就是说,“长期过量饮酒致癌”已得到相关科学认证,必须引起“酒*们”警惕,尽早戒酒为宜。

现实生活中,难免有不得已喝酒之时,部分群体饮酒后,基本无不适感;然而部分人群,饮酒后却翻江倒海,备受折磨。这是身体在发出预警,他们并不适合喝酒,必须把禁酒提上日程。

经常喝酒存在哪些潜在危害?

1、肠胃损伤

酒精进入人体,大致要经过“三轮游”,一是消化系统,二是代谢排*系统,三是排泄系统。由此可见,消化系统更是深受其害,胃肠道首当其冲。

现代医学认为,酒精属于高刺激性饮品,乙醛、乙醇等物质会率先进入胃肠道,对胃肠黏膜发起攻击,撕破缺口,导致胃酸“开闸泄洪”,长期如此,胃溃疡、胃出血等慢性肠胃疾病不请自来。

2、植物神经损伤

不可否认,酒精的确具有麻醉作用,它会抑制组织器官、植物神经、肌肉细胞等活跃程度,导致其“在沉默中灭亡”,损伤不可逆转。长期酗酒,往往会诱发神经酒精性震颤、酒精性脑病等。

3、肝损伤

“酒精肝”一词已经是众所周知。在医学科普熏陶下,大家已经逐渐了解到,肝脏是酒精代谢主要场所。这似乎在变相说明,长期过量饮酒,肝脏器官就相当于被泡在“酒缸”中,日日遭受乙醛、乙醇荼*,即使它功能再强大,终究也会因为不堪重负,诱发肝硬化、肝癌等系列不良反应。

推杯换盏后,身体若存在6种异常表现,或许说明你要远离酒精

1、强烈头晕头痛

普通人群大量饮酒后,往往是思维混乱,疲惫嗜睡感增强。但存在部分群体,喝酒后呈现出强烈头晕头痛感,甚至因此恶心呕吐。

这其实是酒精中化学成分乙醛在捣乱,它会诱使前列腺素、皮脂腺激素异常分泌,继而引起血小板与血红蛋白”反目成仇“,互相撕扯,它们在体内大混战,表现在机体,自然是疼痛感。

因此,每次喝酒后,都会产生头晕头痛等不适感人群,为保证机体健康,还是少饮酒为宜。

2、酒量突然骤降

很多人都存在错误认知,觉得“千杯不醉“,是在无数实践中修炼而成。实则不然,酒量高低与肝脏功能强弱存在密切联系。

比如说部分人年轻时酒量”欲与天公试比高“,45岁以后,一杯酒就会面红耳赤。实际就是年龄增长,肝脏等组织器官走向“下坡路”,代谢排*能力下降,酒精吸收转化率减缓。

举一反三,如果你存在短时间内酒量骤减问题,必须要排查肝功能损伤因素,甚至要及时戒酒,前往就医。

3、胸口、心脏剧痛

饮酒后存在胸口、心脏剧痛问题,或可说明酒精在侵蚀心肌细胞,它会间接导致心脏收缩、舒张功能衰退,轻则心律失常,心悸心慌,重则诱发酒精性心肌病、心力衰竭。

4、肝区疼痛

肝脏俗称“哑巴器官”,不仅没有痛觉神经分布,还具有强大代偿能力。即使内部环境在酒精侵蚀下发生异变,也能运转如常。正所谓“水滴石穿”,一旦肝脏由内到外发生病变,外层内膜细胞痛觉神经就会接到反馈信号,以肝区疼痛向机体预警。

一般来说,出现此类疼痛感,足以说明肝脏损伤严重,不仅要及时戒酒,还要尽早就医。

5、脸色发红

部分群体喝酒后会出现脸色发红问题,民间俗称“上头”,主要是皮下组织毛细血管受酒精影响被迫膨胀,临床医学认为,这是机体缺少酒精分解酶引起。

换句话说,喝酒“上头”群体,几乎无法对酒精进行正常分解代谢。若坚持喝酒,机体损伤程度不言而喻,不妨尽早戒酒。

6、酒后拉肚子

一喝酒就腹泻,大致存在两类问题,其一酒水温度过低,刺激肠胃痉挛,诱发腹泻;其二肠胃、肝脏功能不足,无法完全代谢乙醛、乙醇等化学酒精成分,进而产生应激反应。如果你是后者,就要及早戒酒,别拿身体开玩笑。

上述酒后异常身体反应,你“中招”哪些?

#健康科普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