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痛风该不该牵起豆腐的手?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痛风患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已经成为第四高,可能影响肾脏、关节、加重心血管患病风险等诸多问题。饮食指导为痛风治疗的基础,而对于国人而言豆制品是饮食不可或缺的。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豆腐的制作可以追溯到汉朝,相传是有淮南王刘安所创。迄今为止,中国的豆制品已经有多年的历史,豆腐与豆制品生产技能已传到了世界各地。至今,许多国家豆腐的名称仍为“豆腐(toufu)”二字的谐音,丰富了人们的餐桌。
很多痛风患者,总是怀疑自己进食豆腐的合法性,好像吃豆腐成了禁忌,痛风患者到底能不能牵起豆腐的手呢?笔者将从不同地区痛风指南及相关研究中寻找答案。
固定布局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美食诱惑-
痛风指南
年中国痛风指南指出食用大量植物蛋白(5.9%总能量)者比食用少量植物蛋白(4.2%总能量)者痛风风险低,并指出乳制品减少痛风发作,而红肉/动物内脏/贝类为痛风增加发作风险。
年英国痛风管理指南指出鼓励进食脱脂牛奶、低脂酸奶、大豆及植物来源蛋白质、樱桃。年中国台湾痛风多学科管理指南指出动物内脏、海产品、海藻类严格限制;海参和水母在海产品中嘌呤含量少,痛风患者可以少量食用;水果、蔬菜、乳制品、淀粉类嘌呤含量低鼓励食用,*豆制品嘌呤含量不高,且其进食后不影响尿酸或轻微影响尿酸,故痛风患者可食用,豆类对于痛风患者是安全可选择的,除非因个别人特殊情况。
年美国痛风管理指南仅强调限酒/体重/含果糖(果葡糖浆)饮料,饮食方面未就植物蛋白与痛风关系进行明确阐述。
年NEJM一项长达12年痛风随访研究指出乳制品减少痛风发作,以及植物性蛋白摄入对痛风患者产生保护作用。此外,多项研究指出豆制品减低痛风发作风险及使高尿酸血症患者获益,虽然部分研究指出可升高血尿酸水平,但其加速嘌呤类排泄作用可能更强,最终是痛风患者在食用豆制品中获益。
饮食是痛风治疗的一部分,对于豆制品建议作为蛋白质补充成分,但对于慢性肾病限制蛋白饮食患者控制进食量。以上指南均指出单纯控制饮食仅能降低尿酸60μmol/L,所以不要寄希望于饮食控制从而达到良好控制尿酸。以别嘌醇、非布司他等的降尿酸治疗对于痛风患者而言是重中之重,治疗时机及治疗选择根据患者合并症等诸多情况综合考虑。规范而规律的风湿免疫科就诊,为痛风控制提供有力保障。
温馨提示
科普
风湿免疫科崔晓光李学义
主编
*委宣传部买秋霞
编辑排版
*委宣传部傅媛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